English

“诺亚方舟”是一条漏船

2000-09-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一方 我有话说

天底下的事情每每无理而妙,相反相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有如此一段唱词:“吵闹的爱呀!亲爱的仇!沉重的轻浮、严肃的虚妄!亮的烟、冷的火、病的健康!”

单说这“病的健康”,实在是千真万确,若是依照生理正常值来筛查每一项指标,世界上绝无几位纯粹的“健康人”,所以,一切追求健康的人们都应该豁达些,不为一些细小的指标波动而烦恼。(但核心指标是不可轻慢的,发现异常要及时求医,切忌大意)

对于医学与医生,人们常怀虔敬,除了对他们的行为作道德批评之外,似乎并不追问其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如同许多人相信“人是上帝所造”,却无人问“上帝是谁造的?”同样,医学拯救生命,治病疗伤,它自身可曾有生命感?也没有人起疑心。试想一个缺少生命感的医学,能够担当起人类这群世界上灵性飞扬(生物学指标之外,还有心理、情绪、行为、智慧)的生物的保健与医疗的神圣使命吗?提这类问题很“坏”,如同告诉人们:诺亚方舟是一条漏船。而许多病中的人们正是将医学、医生、医院视为他们生命危难之中的诺亚方舟。诺亚方舟漏了,岂不失去了生的希望与机会。

事情没有那么糟,如同病的健康有其合理性一样,缺少生命感的医学也是我们这个技术时代合理的特征,但需要加以调整。原因是技术的急骤膨胀,掩盖或者挤占了人性的伸展,物理学成果(声光电磁)的大举侵入,消解了对生命体独特韵律的敬畏,从而把生命、生灵降低成生物,把“人”当“物”,见“物”不见“人”,各种委屈与困惑便徒然而生。于是门诊部是医者问不上三句话就打发病人去参拜“机器”,人与人的故事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故事,人与金钱的故事。病人的世界被漠视、被歪曲,仿佛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借着病人躯体而来的那个病理过程。于是,许多病人怀念起百年前技术尚不发达的温情时代,其实,这不是正确的选择,技术本身无错,知识也无错,错在技术与知识的运用之中缺乏人性的缀连,缺乏生命感的滋润,也就是说缺乏医学人文学的眷顾。在中国,现代医学的蛮性在于缺少爱与智,知识的攀援与技术的操练才显得十分的匠气。而在西方,有一批医学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乃至人权运动者都来关注医学的生命感,通过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堕胎及病人权利的讨论、基因歧视的批评等命题向现代医学与医疗保健制度挑战,旨在导向医学的生命感。

医学的生命感是由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与拷问。它包括生命神秘感的提示与敬畏感的维护;技术的丰满与人性的饥渴;医学的发达与伦理的错位,学术的攀升与道德的堕落;资财的巨大消耗与生命图景的肢解,生命优先权的滥用与情感的匮乏、陌生感的突显;捉襟见肘的干预与对生命自怜、自律的尊重;躯体的修复与社会、心理完整性的破坏;研究与教学的精细与文化的贫血,凡此种种,构成当代医学的精神困惑与焦虑,本质上是人文理念与科学建构之间的永恒冲突。目的是提醒我们的医学生与职业医生有意识地构建边缘化的阅读径路与多元的思维向度,唤起他们对医学功能与本质的再思(即自省力),有助于他们在成就史的喝彩中重建冷峻的批评生活,打通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学科壁垒,克服医学的人文“瘸腿”,为医学职业生活提供某种人文滋润,从而超越工匠式的刻板与脆性,提升人类医学活动的理性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